“嫦娥”抱“玉兔”飞天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博士 钱航 转载于《中国少年报》2013年12月04日第6版 导语: 12月2日,“嫦娥三号”探测器怀抱“玉兔”,飞向月球。“玉兔”是我国制造的第一辆月球车,它有什么样的本领?“嫦娥三号”又肩负了什么样的任务?E探请“嫦娥三号”告诉你。 怀抱“玉兔”盼出发 只听我的名字,你可能会问,是不是还有“嫦娥一号”和“嫦娥二号”呢?没错,那是我的大姐和二姐。大姐“嫦娥一号”2007年出生,是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,她开启了探月工程三步曲的第一步——绕月探测;二姐“嫦娥二号”出生于2010年,她带着先进的仪器,对月球进行侦察、拍照,为下一个探测器落月做准备;现在,我接过二姐手中的接力棒,开始进行探月工程的第二步——落月探测。我的任务简单说就是抬头望天——进行天文观测,低头看地——探测月球内部结构。 和我一起登月还有 “玉兔”,它可是身怀绝技。 月球表面崎岖不平,有石块,有陨石坑,还有陡坡,要想走得稳稳当当,没有两下子可不行。“玉兔”有6个轮子,每个轮子都能灵活转动,可以爬过30度斜坡,跨越25厘米障碍,专为复杂地形而生。不过,“玉兔”的速度和兔子相差太远,每秒最快也只能行进约5厘米,只比蚂蚁速度略快些。以这样的速度行驶更安全,可以避免打滑、翻车。 应对困难有方法 眼看着就要出发了,我多少有些紧张。太空比我们想象得凶险,月亮上还有一道道难关。 温度关:月球极限高温约150℃,夜间温度可以低到-180℃,有些地区甚至低至-200℃。在这种环境里,仪器就有可能“中暑”或者“冻伤”,从而失去工作能力。 时间关:月球昼夜间隔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,怎样才能度过漫漫长夜?白天来临时如何自动进入工作模式? 大气关:月亮上没有空气,要在上面软着陆,不能使用降落伞,因为降落伞需要依靠空气的阻力才能起到缓冲作用。 困难虽然很多,但应对的方法更多。为了应对“温度关”和“时间关”,我和“玉兔”都使用了可以伸缩的太阳能帆板,白天展开吸收能量,阳光太热还可以调整角度;夜晚则收起帆板,将仪器包裹起来,相当于给仪器盖上了一层“被子”,可以保障仪器不被冻坏,并且有剩余电力在白天来临时,将我和“玉兔”叫醒。 最困难的是对付“空气关”。由于不能使用降落伞,所以我只能靠发动机反推来降低速度。在离月球表面大约一层楼高的时候,为了防止把灰尘吹起来影响仪器工作,我要把所有的发动机都关掉,然后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,这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!不过,我已经准备好了,时刻准备接受检验。 最后我想对你说,我和大姐、二姐一样,只有单程票。等“嫦娥”家族完成任务后,在月亮上建造基地的梦想就不太遥远了。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会是谁呢?我和你一样期待。
|